中国铁“托盘”贸易风险显现
【所谓“托盘”模式,是指有资金优势的企业先帮助缺乏资金的钢贸商订货付款。 钢材放在第三方仓库监管。 支付一定手续费或利息偿还资金后,即可取回钢材货权]
近日,业内传出中铁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物资”)天津公司用融资托盘帮助哈尔滨钢贸商,导致大量资金来源不明的消息。 中钢股份董事局办公室昨天告诉本报记者,天津公司在哈尔滨的业务量只有几千万,并不是传说中的几亿,而在上海公司和哈尔滨物流公司方面,该公司也要求回避托盘业务。
据记者了解,去年,中铁物资上海、哈尔滨物流公司曾出现钢贸融资托盘、钢材重复质押等问题,相关企业管理层已被撤职。 此前,因资金链断裂、钢贸商一再质押而“受伤”的不只是银行。 不少央企和上市公司都被“中枪”了。
涉足钢贸“托盘”
中铁物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铁路物资、钢材、矿产品为主的超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集团。 在钢铁领域,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钢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之一。 主要发展钢铁、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贸易、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监管、信息管理等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在50多个大中型企业建立了130多个销售网点。全国各大城市和主要钢材市场。 在20多个城市建立了近30个物流基地。
根据中铁物资去年下半年发布的招股书,中铁物资的铁路物资供应和钢铁供应链服务收入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2.41%和65.42%,但利润率这两个部分的业务较少。 反转,占比分别为50.52%和49.71%。
由于业务范围与钢铁贸易、物流密切相关,近年来,中钢股份旗下部分企业也通过“托盘”模式,扮演着钢贸圈“影子银行”的角色。
所谓“托盘”模式,是指有资金优势的企业先帮助缺乏资金的钢贸商订货付款,钢材放在第三方仓库进行监管。 通过支付一定的佣金或利息偿还资金后,可收回钢货权。
“把资金借给需要资金的钢贸商,一方面可以让借款人把你的采购交易通过自己转账,实现贸易规模的扩大钢铁托盘融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贸易价格将利息收入转化为合法差价收入的差额。” 一位钢铁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正常情况下,以‘托盘’形式开展的资金年化利息达到12%至18%,相当于每月1分钱至1000万人民币的利息。” 1.5 美分。 因此,像铁屋这样具备融资成本和渠道优势的中贸央企纷纷涉足“托盘式”融资,既可以扩大销售规模,又可以赚取利息和价差。 然而,这也蕴含着很多风险。 “
“当钢贸商不还款时,货权应该掌握在这些‘托盘’公司手中。但如果钢贸商与第三方仓储公司串通制造虚假仓单,可能是钢贸商,货权多次质押,多方融资,贷款资金一旦不还,抵押的货物只有一批,却有好几个融资方想“讨债”。 “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爆出问题的中钢天元和中材国际似乎此前也从事过“托盘”业务,存在这一隐患的托盘企业绝非仅有那些已经宣布的。
托盘风险出现
中铁集团也是上述“托盘”融资业务的受益者和受害者。 一家与中铁有合作的公司管理层告诉记者,这几年,中铁的扩张速度很快,下达给下属子公司的销售任务也很重。 比如天津公司去年的钢材库存一度非常庞大,其中一部分是“托盘”质押的货物。
根据中钢建材招股书,公司营业收入由2009年的1046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068.2亿元,增长97.72%,年复合增长率为40.61%。 2011年钢铁托盘融资,公司终于首次跻身世界企业500强,位列第430位。 然而,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在逐渐显现。
去年,中钢上海公司被曝库存钢材不翼而飞,而中钢旗下另一家子公司哈尔滨公司也卷入钢贸圈屡次质押、骗取资金的尴尬境地。 “中钢宝阳陆库”等多家仓储公司联合多家钢材贸易公司,以仓库名义开具虚假仓单。 他们故意不属于后者的钢铁资源,给金融机构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与私人托盘公司反复抵押。
记者昨日查看上海法院网站发现,今年5月,上海市奉贤二院开庭审理了一起“仓储合同纠纷”案件。 上诉人为中铁物资哈尔滨物流有限公司,被告为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宁钢钢材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武汉中铁伊通物流有限公司.也是中铁物资子公司与日本公司合资成立的公司。
“自去年仓库重复质押案发生后,中钢的几大子公司甚至同时在各地仓库抢货,原因是子公司之间之前互不沟通,有的被骗同一家钢铁贸易公司。” 与中国铁屋合作的上述企业管理层告诉记者,实际上,除了中国铁屋外,包括五矿、中钢等具有融资成本和渠道优势的企业,都从事类似托盘融资的业务,而2011年以来银行信贷收紧和地方融资平台监管半年之后,很多在建项目开始断粮,终端用户拖欠钢贸货款,钢贸拖欠担保公司、银行贷款等等,最终导致资金链各个环节的断裂。 做融资盘的企业也很难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