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神农架布局旅游全产业链,一边绿一边迎五湖四海
① 冬天的神农架,犹如童话世界。唐国柱摄(中国经济展望)
②目前,神农架生活的金丝猴总数已达1300多只,是我国最大的金丝猴种群。龚俊摄(中国经济视野)
③神农架美丽的大九湖湿地。徐征摄(中国经济展望)
神农架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也是唯一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称号的地方.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牵头编制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管控规划》,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布局全产业链,发展旅游、医疗、农林、走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的绿色发展之路。
冬季,湖北神农架林区冰雪飞舞。白雪、冷杉、草地、云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赏雪、滑雪、观赏金丝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脚明秋山顶冰神农架景区布局图,红橙黄绿不够,还有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林区的真实写照。这里舒适的气候、自然景观和淳朴好客的山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平县古镇的“大九湖天湖酒店”,酒店老板谭建国夫妇商量着家里的大事:加房、升级档案。“春节期间游客多,要提前做好准备。”
谈建国的小旅馆,一共有十八个房间。每年冬天都是当地的旅游旺季,一家四口忙得不可开交。
谭建国告诉记者,他家的旅馆已经开了四年了。“开酒店之前,我每年都出去打工,清明节回来采茶。现在,一年四季游客很多,我也不再出去打工了。” 谭建国说,旅游带来的收入让他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并且满意。
数据显示,2018年,神农架林区共接待游客1590万人次,比2017年增长20.1%;旅游经济总收入57.3亿元,增长20.3%。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林区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2018年6月,松白镇荣获“国际慢城”称号。这是继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荣誉后,神农架又一张世界级名片。据介绍,神农架完全符合50多项“国际慢城”标准,包括绿色生活方式、抗污染、抗噪音、支持传统人工操作方式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神农架林区按照“全球景区、花园小镇、美丽乡村”的理念,全面推进旅游要素优化配置和综合融合,推出“花、彩、云、雪”四季游和“美丽乡村”游。、“研学”游等系列旅游产品。目前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占当地就业总人数的20%。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9.7%。
神农架林区旅游委副主任周文和介绍,目前已开通武汉、重庆、西安、郑州、宜昌等地至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木鱼镇开通了景区直通车,构建了景区无缝对接换乘系统,实现了机场、车站到主要景区的道路交通无缝对接,充分满足游客换乘需求从木鱼镇到神农架六大区域。景区的需要。
真正落实“保护第一”理念
神农架是长江大保护三峡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绿色屏障和水源涵养点。其生态地位在国内非常重要。
如何保护好这座“绿色宝库”?神农架把生态保护作为首要责任和立身之本,把生态保护理念传递到各级各领域,形成生态保护的自觉行动。
生态保护,制度先行。神农架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管控规划》,构建了信息指挥、视频监控、GPS定位、无人机巡航四大资源管控保障体系。巡防应急队伍“五位一体”立体森林资源管护成为常态,实现连续3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森林资源人为破坏。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生态文明建设书记负责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一岗两责”,出台《自然资源保护基金管理办法》,推动编制自然资源平衡表牵头出台《领导干部关于自然资源资产退出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生态资源管理保护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2018年5月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湖北国家公园立法保护时代正式开启。《条例》要求,神农架国家公园11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规划建设,必须严格遵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条例》实施后,神农架6个传统景区中有5个被列入“限制”名单,即神农顶、大九湖、关门山、天生桥、神农坛。对于旅游业几乎是“唯一产业”的神农架来说,限流意味着“割爱”,但这恰恰说明了“一带一路”理念的真正落地。
未充分利用比过度利用更好。神农架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神农架林区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张守军说,2000年以来,神农架在湖北省率先停止了木材商业采伐,将“木材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伐木者”变成“护林员”。逐渐实现了从“我要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行动意识。截至目前,累计退耕还林面积24.06万亩,大九湖湿地面积增加284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91.1%。
布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神农架大九湖平前古镇的后街小巷,110桌酒席一字排开,绵延1000多米。清蒸药材鸡、药材红烧牛肉、蜂蜜荞麦糕等养生菜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和当地民众前来品尝。
神农架是“中医药宝库、医药始祖之乡”。近年来神农架景区布局图,神农架推动中医药保健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中药种植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等,开发了保健食疗、药用等系列产品。沐浴、蜂疗等,走上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做大做强产业,必须加强全产业链布局,强化融合发展理念,围绕大旅游、大健康、大农林三大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神农架林区区长刘启军说。
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空气最好、夏季最凉爽……神农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优势,研究印发《关于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力培育旅游新动能和旅游新增长点,拓展和完善“亲子游”“夏令营”等高端研学游学项目,加强“药、菜、茶、水”等全产业链升级, honey”和“吃、住、行、游、购、娱”。神农架朝鲜蓟、神农架百花蜜、神农架野板栗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神农架鹿茸、冷水红米、黑苦荞茶成为国家农产品金牌品牌。这些特色农林产品已成为游客购物清单上的必备品。蜂疗、药膳、保健等健康产业正跟随游客的脚步和口耳相传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经济日报记者郑明乔刘杰通讯员马超)